广东探索资助育人新方法
来源: 中国学生资助   作者:国际合作与学生工作部   点击数:   日期:2019-01-28 08:49:17   字体:【

125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通知,提出要加强全省学生资助系统应用工作,提高精准资助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做到在校生名单、受助学生名单、受助学生信息、财政资金拨付信息“四个真实准确”,不多、不少、不错、不漏。

广东资助育人工作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多维合力,苦干实干,实施“广东省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提升计划”,开展“助梦扬帆”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大学生海外研学项目,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资助政策,构建起“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四位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

近年来,广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涌现出一批广东省大学生年度“自强不息”人物和中国自强之星提名奖,以及一批科技创新专利达人、学术创新典型和优秀励志创业青年。资助育人成果丰硕、成效突出、成绩喜人。


 

【建档立卡,精准助学】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近年来,广东省教育厅在全国首创省级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指导意见,统一全省困难学生认定流程、标准。在多个教育阶段建立资助工作规范管理标准,出台全流程规范化管理指导文件,构建以制度规范、机制运行为基础的学生资助工作“广东方法”,保障教育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实现党和政府“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2016年起,广东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集中优势资源,强化助困型资助政策,探索出一套精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经验,对广东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学校全日制学生实施免学费和在助学金的基础上发放生活费补助:每生每学年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由500元提高到3000元、初中由750元提高到3000元、高中和中职由2000元提高到5000元;免学费补助标准高中2500元、中职3500元。

有了好政策,如何抓落实?作为2017年广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上学问题时刻牵动着广东人民的心。

为此,省教育厅建立“三大数据平台”,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数据库、建档立卡学生身份认证数据库、学生资助信息数据库,实现“中央----校”的纵向互联,与扶贫、民政等职能部门的横向互通。通过完善跨部门数据共享和联动机制,建立建档立卡精准资助大数据平台,上线了建档立卡身份认证系统和补助发放系统,指导各地、各学校做好建档立卡学生信息确认、统计、报送等工作,做好以前年度和2018年秋季学期以后的补助发放工作。坚持联动扶贫、财政等部门,将生活费补助调整为户籍地发放,确保应助尽助,不漏一人。

河源理工学校2017级会计专业学生小灵就是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她的母亲因病早逝,家中还有两个在读书的弟弟,全家仅靠年弱体衰的老父亲在家种甘蔗维持生活。2017年,小灵初中毕业,考上了县里的普通高中,但看着年老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懂事的她决定外出打工,供弟弟读书。父亲自觉没有能力,也默许了她的做法。

多亏这时及时享受了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中职学校国家免学费、助学金政策,小灵终于有机会继续升学,于是父亲让女儿到学校学习一门技能,方便以后更好就业,入学后她努力学习,成绩一直保持班级第一,多次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与小灵境遇相似的学生还有很多,没有国家的助学政策,他们可能就此失学,再难以凭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实现人生梦想。

省教育厅学生助学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为了落实责任,“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省教育厅设置了建档立卡精准资助常态监管和专项检查“双轨制”,通过座谈、电话、约谈、台账报送等常态监管形式,与部门协同审计、监督相结合,促政策落实和精准帮扶。

在高等教育阶段,广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资助政策更为给力:广东户籍建档立卡专科学生在省内公办高校就读的,免交学费;在省内民办高校就读的,减免5000元学费;专科学生在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再补助每人每学年7000元;在外省学校就读的,由学生户籍所在地县级财政向学生(或家庭)发放免学费和生活费补助,每人每学年12000元。

更值得欣喜的是,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建档立卡本科学生及研究生也将被纳入补助范围,补助标准和发放方式与建档立卡专科学生相同。更多心有鸿鹄之志,但无奈被生活所迫的贫困学子,有了踏入本科校园的机会。

20172018年,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各级财政共计投入资金22亿元,共资助各学段建档立卡困难学生近60万人次。

 

【助学贷款,勤工自助】

穷孩子不仅早当家,还能当好家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学贷款是其中的“关键一招”。2018年,广东省在实现国家助学贷款规模和人数双双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到期贷款结清率达98%以上的好成绩,规模增量和贷款结清率居全国前列,创下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广东速度”。

助学贷款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高校时必不可少的“启动器”。为了切实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广东实现了助学贷款合同电子化的全覆盖,减化申贷材料,提高办贷效率,全省各县区近10万名学生通过系统提前进行了高中预申请。贷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产生的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学生毕业后前三年内只需还利息不需还本金,自毕业第四年起开始偿还本金和利息,贷款年限可为学制加13年。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匡同学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匡同学出生在江西省九江市的一个贫困县,父母都是农民,母亲患有暴力倾向的重症精神分裂症,喜怒无常,甚至会突然冲到大马路上拦截行驶的汽车。

因病致贫的家庭,给匡同学的求学路蒙上了阴影。忆起当年,他带着一丝庆幸:“入读华南农业大学前,我在生源地申请了8000元的助学贷款,其中一半交了学费,另一半留作生活费。”为了赚取更多的生活费,匡同学拼命地去找兼职,“每个小时15元的派单费可以让我如获至宝”。除了开源,他还想方设法去节流,舍不得吃4块钱一顿的食堂饭菜,选择买面条回宿舍自己煮。所幸,学校提供了培英助学金,帮他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4年里,我总计获得奖、助学金4.3万元,没有从家里拿一分钱,还把一部分奖学金寄回家中给母亲治病。”获得国家奖学金当天,匡同学第一时间将好消息告诉母亲,母亲吓了一跳,“怎么会有这么多钱?”他骄傲地回答:“都是咱们国家的政策好!”

2018年,广东省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6.58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46万人。贷款人数较2017年增加2.42万人,增幅为40%;贷款金额增加2.1亿元,增幅为46%,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金额和受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均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高校助学贷款到期贷款结清率为98.57%,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到期结清率为100%

除了助学贷款和助学金,高校勤工助学活动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路上重要的“中继器”。

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该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岗位约6000余人次,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活动的收入约1800万元,约占全校所有资助金额的27%,有效地弥补了学校奖助学金的不足。

华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0年全面推进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以来,该校形成了“华师家教”品牌,免费为学生上岗培训、派送家教,每年为学生派发家教约2100份,学生通过家教收入900余万元。实施“爱心家教”项目,与学校周边社区合作,在校内招募优秀师范学生作为志愿者教员,到社区免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群众子女辅导学业,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人自助”。

广东省教育厅学生助学工作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近年来不断探索,积极构建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广东模式”,从制度上基本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政策目标。仅在高等教育阶段,我省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应征入伍国家资助、师范生免费教育、新生入学资助、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南粤扶残助学工程、退役士兵学费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建档立卡学生免学杂费和生活费补助等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每年开学期间,各高校均设立“绿色通道”,实行先入学后资助,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圆大学梦”。

 

【海外研学,助梦扬帆】

给优秀的困难大学生“插上翅膀”

 

扶贫不单要扶智,更重要的是“扶志”——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能拥有放眼全球的视野和振兴中华的志向。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推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的要求,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共享发展理念,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更多样化、更优质的学习教育机会,省教育厅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助梦扬帆———广东省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大学生海外研学项目”。

项目资助对象为经各普通高校评选推荐的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大学生,省教育厅分批安排赴科研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国家进行学术、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学习(本科类)和安排赴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进行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学习(高职高专类)。2017年,广东省共计124所高校及时上报了研学学生名单,其中本科类学生57名,高职高专类学生67名。到了2018年,研学人数扩充到了138人。

海外研学一般安排在每年暑假期间(78月),时间为1015天。项目资助经费采取以省教育厅为主,各普通高校积极分担的方式构成。参加海外研学项目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际往返交通费和在境外的交流活动、食宿、交通、保险医疗等费用全部由省教育厅和学生所在高校资助。

从全省层面为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大学生的国际游学提供政府全额资助,这是广东首次,也是全国首次。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小怡参加了第一期的海外研学,回国以后,她写下一句话放在案头:“我有一个梦想,想要改变贫穷的命运,成为国之栋梁。”了解了国外名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强度后,小怡深深感到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树立更远大的志向,找到未来的目标与方向。

“上天给不了你的,广州大学可以。”这是广州大学学生小莹参加广州大学“圆梦计划”海外研学项目的最深感触。她参加了广州大学2018年的海外研学项目,接受全额资助,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强化英语课程学习。“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困难生,人生还是有无限的可能。”

大洋彼端的绚丽风景,寄宿家庭的独特生活,让这个没怎么出过广东省的女孩开拓了眼界,开始更自信地放眼看世界。她明白这次访学来之不易,并最终以全优的成绩完成课程。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小莹也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优秀:2018年,她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期刊发表文章,影响因子高达8.667;她抓住每个机会提升自己,参与两届学校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并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她成为2017-2018年度广州大学“十佳学生”,还获得了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推免资格。同时,小莹还曾参加义教和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成为天使行动志愿者,在一次次志愿活动中用生命影响生命,和更多的经济困难的孩子一起成长。

省教育厅的研究表明,学生资助与学业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高等教育本专科学段为例,2017年度广东省137所高校中,共有122所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或等于普通在校生的平均成绩,占比达89.05%。学社资助不仅有发挥入学保障作用,还能发挥激励学习的作用,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

 

【以智造血,创新育人】

就业辅导帮助困难学生立志成才

 

刘同学是梅州农业学校10级中餐烹饪专业学生。在进入该校之前,他初中辍学后就外出打工,体会过在外谋生的不易。他的父母亲都在家务农,收入微薄,还有

一个妹妹在读书,他每月的生活费还不到一些同学的一半。知道这些情况后,班主任帮他申请了助学金并鼓励他坚持读下去。毕业后一次在和班主任聊天时他回忆说,当时有很多次想到放弃学习去打工,班主任的鼓励和国家助学金的帮助让他坚持了下来。

从学校学到的烹饪技能,为刘同学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毕业后,他先后在多个餐馆、酒楼工作,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他和朋友合伙在四川南充市开了一家粤菜馆,在经过最初的失败和挫折后,目前已步入正轨,家里的经济状况也随之改善。这个才二十出头的男生已经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刘同学的故事,就是一个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技能摆脱贫困的励志故事。相似的故事,正在广东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中不断涌现——

珠海卫生学校2015级学生陈同学,获得广东省护理技能大赛(学生组)中职组一等奖。这位年轻的护士在毕业前给班主任写下了自己的心声:“起初我认为自己是个没有未来的人,是国家的资助让我放下杂念,一心向学。在青春的道路上,助学政策筑就了我的梦想,有了梦想,生活才有意义。国家在今天资助了我,我将用明天去感恩国家。用我的实际行动回报祖国,用我的真诚去回报社会。”

中山市建斌职校2017级学生李同学,因为喜欢电脑而选择了电子商务专业,又因为免除学费方能读上中职学校。几年后,他建立了5人创业小分队,自主经营淘宝、拼多多、供应分销以及直播等平台,花4个月时间把总销额做到31万元,其中“双十一”单天销售额突破14万元,向咬牙支持他上学的父母、辛勤指导他的老师、大力资助他的教育主管部门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受助学生的努力下,广东学生资助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受助学生的就业情况也有了大幅改善。2017年度广东省137所高校中,有125所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率高于或等于普通在校生,占比达91.24%。省教育厅还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助学贷款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活动,运用大数据促进精准就业帮扶,搭建企业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习就业平台。

为了进一步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广东高校也总结了自己的特色经验。广东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实施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计划,通过成立“培菁”“石榴籽家园”资助育人辅导员工作室等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及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激发内在成长动力;开展朋辈互助课堂活动,帮助学业有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学业水平,增强他们对专业学习的信心。

除此之外,该校还创新实施“1+N”模式,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办公技能、社交礼仪等通用技能,以及无人机飞控、英语、信息技术等专业技能,寻找自己的长处;举办“筑梦成长营”活动,内容涵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户外素质拓展等,帮助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增强本领;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实践,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创新育人平台“梦创园”,由副教授或博士以上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担任导师团,对创新过程进行指导。举办40多期“名师面对面”“企业精英论坛”“朋辈分享会”,通过聆听、交流、对话等方式,帮助大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强专业认同;“彩灯节”“名企行”等增强学生对创新创意创业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敢于逐梦;“挑战杯”、“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积极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2013年至2018年,该校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达600多人次,获资助经费96.98万元;11个项目获得攀登计划资助经费38万元。目前,有66名学生在16个教师科研团队参与研发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仅做到经济有保障,更是生活有尊严、发展有空间。

“我们既要干好资助育人工作,也要讲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成才故事。”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教育厅以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公益宣传广告和微电影、《筑梦引航——广东省励志成长成才百优学子风采录》等为载体,在全省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成才典型事迹,树立榜样,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让资助育人成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事迹、鲜活的案例、动人的故事“显出来”,把资助育人成效宣传打造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学思践悟的育人过程。

 

【资助育人案例】

案例一

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5级学生谭同学,自幼父母离异,一直跟随祖父祖母在农村生活。先后多次获得国家、学校奖助学金资助,得以继续完成学业,2018年享受资助参加海外研学项目。“医学是一门治病救人的学科,不管多么辛苦,我也要尽最大努力去救治病人的生命。”这是谭同学入学时给自己立下的座右铭。他常说自己是“来自土地的孩子”,也乐意奉献自己,回馈生他养他的土地。

20168月,谭同学与同学组建学生服务队,前往广东湛江市湖光镇开展眼科义诊服务,亲自接送老年村民,只因他 “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在接受帮助”。去年,谭同学为一对丧失父母的孤儿双胞胎男孩进行免费的初中数学课业辅导,每个周六的早晨都与两位孩子在服务站共同学习,风雨无阻。去年底,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有更多的机会继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案例二

梅州农业学校2014级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范同学是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她的老家在丰顺县潭江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家中有一弟一妹,均在读书,妈妈没有工作,全家仅靠父亲当司机的微薄收入度日。20146月,初中毕业的范同学决定像很多同龄人一样外出打工,供弟弟妹妹读书,但父母坚决不同意。

这时,她的母亲了解到女儿读中职学校不收学费,就读涉农专业还有国家助学金,于是决定让女儿到梅州农业学校学习一门技能。在父母的坚持下,范同学妥协了,面对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她显得格外努力,多次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20161月更被团中央评为2015年度“最美中职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 深圳技术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兰田路3002号     邮政邮编:518118
粤ICP备16106131号